心理結果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心理結果係指行為人辨識其行為屬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的能力,是否有不能、欠缺或顯著降低的情形,與生理原因綜合形成責任能力之判斷。心理結果則必須由法官綜合證據得出之心證為判斷。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生理原因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生理原因係指有無存在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之情形,與心理結果綜合形成責任能力之判斷。生理原因依據醫學專家之鑑定結果為依據而認定。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罪責能力(刑法)(Schuldunfähigkeit)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本文章介紹刑法上的行為能力,關於民法上的行為能力,請見: 責任能力-民法 罪責能力又稱責任能力,指行為人於行為時有辨識其行為違法與否,並依其辨識而為行為的能力,責任能力為對於行為人所為刑法上不法行為予以非難或公開譴責的的基礎。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罪責(有責性)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罪責為以刑法規範的觀點對於行為人所為構成要件該當且違法之行為的公開譴責或責難。罪責非難的對象為以違法行為表現其對於法律規範的禁止或戒命之有瑕疵的價值思維,故罪責係對意思形成的可非難性,為行為人與行為的可責內在關係;罪責的判斷基準為主觀的個人情事,主觀的個人情事包括行為人主觀的心態、行為人於違法行為時當時具體情況下附隨於行為人的一切情事。 罪責的判斷要素又可分為: 主觀要素:責任能力、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期待可能性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不法意識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不法意識又稱違法性認識,指行為人認識或意識其行為為法所不許之意。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期待可能性(Zumutbarkeit)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期待可能性為立於刑法規範的立場,期待行為人實施適法行為的可能性。行為人有責任能力且有故意或過失而實施犯罪行為時,無論何任處與與行為人於行為時相同的立場,也會做該違法行為,則無法期待行為人做適法行為,故刑法並不對該行為加以非難、譴責,而否定其刑事責任。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
精神障礙(mental disorder/Geistesstörung)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精神障礙係指精神發生障礙,對外界事物完全失去知覺識別能力與判斷能力,無自由決定意思與了解自己行為效果之能力。精神障礙屬判斷責任能力有無之「生理原因」因素之一。部分刑法條文則對精神障礙者犯罪有特別之規定。 相關文章 罪責(有責性) 判斷要素 主觀要素: 責任能力 : 生理原因 ( 精神障礙 )、 心理結果 不法意識 客觀要素: 期待可能性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