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意思表示」標籤的文章

脅迫


脅迫係指相對人或第三人故意告以危害,致表意人心生恐懼,而為意思表示之情形。詐欺的要件包括脅迫行為、表意人發生恐懼、表意人為意思表示、脅迫行為與表意人發生恐懼及表意人為意思表示間具有因果關係、脅迫行為具有不法性、脅迫故意。表意人受脅迫撤銷其所為之意思表示,應於脅迫終止後,一年內為之,而意思表示經過十年亦不得撤銷。 類型可分為相對人所為脅迫、第三人所為脅迫 相對人所為脅迫:係指脅迫為相對人所為,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本文) 第三人所為詐欺:係指詐欺為第三人所為,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但書反面解釋)。此處第三人有認為限縮於表意人直接為法律行為以外之人,且須因該法律行為之效力進而取得法律上利害關係者。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詐欺


詐欺係指就不真實之事實表示其為真實,而引起他人對事實之錯誤、加深錯誤或維持其錯誤,並使該他人因而為意思表示之行為。詐欺的要件包括詐欺行為、表意人陷於錯誤、表意人為意思表示、詐欺行為與表意人陷於錯誤級表意人為意思表示間具有因果關係、詐欺故意。表意人受詐欺撤銷其所為之意思表示,應於發現詐欺後,一年內為之,意思表示經過十年則不得撤銷。 類型可分為相對人所為詐欺、第三人所為詐欺 相對人所為詐欺:係指詐欺為相對人所為,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本文)相對人之代理人或履行輔助人所為之詐欺,多數見解認為表意人仍得撤銷意思表示,而對民法第92條第1項但書為目的性限縮。 第三人所為詐欺:係指詐欺為第三人所為,限於相對人明知或可得而知時,表意人才可撤銷其意思表示。(民法第92條第1項但書)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意思表示錯誤


意思表示錯誤係指表意人知意思表示因誤認或不知,致與其真意「偶然不一致」之情形,但意思表示有錯誤並不影響意思表示之效力,僅生表意人得否撤銷該意思表示知問題。意思表示錯誤包括意思表示內容錯誤、表示行為錯誤、動機錯誤、傳達錯誤等類型。 而意思表示錯誤之撤銷權,除斥期間為意思表示後1年。(民法第90條)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虛偽意思表示


虛偽意思表示係指表意人知法效意思與表示行為不一致,即「故意不一致」,但仍為意思表示的情形,可分為單獨虛偽意思表示(心中保留)與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傳達錯誤


傳達錯誤係指表意人之意思表示並無錯誤,而是傳達人或傳達機關傳達不實訊息給相對人,依民法第89條規定,得準用民法第88條第1項撤銷其意思表示。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動機錯誤


動機錯誤係指意思表示之緣由存在錯誤,即表意人思表示形成之過程中,對於決定特定內容意思有重要性之事實,有不正確之認識。例如某甲購買A棟13樓之房屋,誤為係一層一戶之格局,係對房屋每層戶數有所誤認。 因動機錯誤係隱藏於表意人內心,相對人難以知悉,原則上不影響意思表示合致之效力,以保護交易安全,故契約確實成立。縱使相對人明知表意人有動機錯誤,仍不許表意人撤銷其意思表示,除非相對人以違反誠實信用之方法,利用表意人之動機錯誤與之締約時,始認為相對人不應予保護,而得撤銷。 但重要動機錯誤即民法第88條第2項「當事人之資格或物之性質,若交易上認為重要者」,則視為表示意思內容錯誤,於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時,得撤銷該意思表示。 當事人之資格包括年齡、性別、學經歷、職業、專長、才能、資格、健康狀況、刑罰前科、聲望、支付能力等等,例如誤以為甲為律師而與其成立委任契約,但甲實無律師資格。 物之性質則是足以影響物之使用或價值之事實或法律關係,如誤認販售之畫係真品而購買,但實際上為贗品。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表示行為錯誤


表示行為錯誤係指表示方法有錯誤,導致與內心之效果意思不一致,即民法第88條第1項規定「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一般而言,發生於表意人誤拿、錯寫、指錯、說錯等情形。如願以1萬元買受卻筆誤寫成7萬元、出賣人原欲交付買賣標的物A車卻取B車交付。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係指表意人表示其所欲為之意思表示,但誤認其表示之客觀意義,即民法第88條第1項規定「表示之內容有錯誤」。類型有三: 當事人同一性錯誤:關於當事人之錯誤,如誤認甲為乙,而贈與A車予甲。 標的物同一性錯誤:關於標的物之錯誤,如誤認A電腦為B電腦,而訂定A電腦買賣契約。 法律行為性質錯誤:甲向乙表示願意出賣電腦給乙,乙卻誤認為贈與而承諾。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係指表意人與相對人互相故意為非真意之表示,即相對人需之表意人並非真意並且與表意人的意思表示為非真意之合意(最高法院62年台上字第316號判例)。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效力為 無效 ,但不得以其無效對抗善意第三人(民法第87條第1項),因而第三人可以主張該通謀虛偽意思表示為無效或有效(主張有效第三人須舉證)。 負擔行為、處分行為、財產行為、身分行為均有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適用,但無相對人之單獨行為,因無法合於表意人與相對人間有意思聯絡之要件,故無通謀虛偽意思表示之適用。 但通謀虛偽意思表示隱藏其他法律行為,該他項法律行為適用相關之規定(民法第87條第2項),例如為規避贈與稅,而對外買賣契約名義為之,故買賣契約係出於通謀虛偽意思表示,故為無效;但有贈與及受贈之意思表示,為隱藏之法律行為,則為有效。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又稱心中保留或真意保留,係指意思表示之表意人並沒有要被其意思表示拘束的真意,卻仍為意思表示之情形。此種意思表示因為相對人甚難察覺表意人心中的不欲受拘束之真意,故為保障交易安全,而規定此種意思表示為有效(民法第86條本文);但若相對人明確知悉時,則沒有特別保護該相對人之必要,故此真意保留之意思表示為無效(民法第86條但書)。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係指表意人需向相對人為意思表示之情形,此類意思表示可分為對話意思表示及非對話意思表示,前者意思表示生效採了解主義;後者則採到達主義。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係指表意人不需向相對人為意思表示之情形,此類意思表示於表意人完成表示成立時同時發生效力。例如拋棄手中鉛筆所有權於將之丟進垃圾桶時,同時發生對鉛筆所有權消滅之效力。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非對話意思表示


非對話意思表示係指 無法 直接進行交換 意思表示,僅能「間接」為意思表示,例如以書信或傳真方式為意思表示。非對話意思表示以該意思表示通知達到相對人時,發生效力(到達主義,民法第95條),即於該意思表示使用之工具,已進入 受領人 得 支配 之範圍之時,而為受領者 可了解之狀態 ,為意思表示生效之時點,例如買家(買受人)以寄信方式表示願以300萬購買某房屋,則該意思表示於通常時間(如上班時間)投入賣家(出賣人)之信箱,發生效力,但非通常時間送達(如半夜),則以隔日能收信之通常時間為生效時點。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對話意思表示


對話意思表示係指當事人得 直接進行交換 意思表示之情形,例如面對面說話或打電話交談之方式。對話意思表示以表意人對受領者為意思表示並使其 客觀上得為了解 時,為意思表示生效之時點(了解主義,民法第94條)。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表示行為


表示行為係指將內心之法效意思表示於外之行為,例如契約書上簽名、點頭表示同意之行為。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法效意思


法效意思係指表意人內心之意思,一般而言,可分為行為意思、表示意思及效果意思三個層次。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效果意思


效果意思係指表意人期望藉由其表示而發生特定法律效果之意思。例如甲表示以3萬元購買A牌筆電一台,而有依其表示行為發生應支付3萬元並取得A牌筆電一台所有權之意思。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表示意思


表示意思又稱表示意識,係指表意人對於其行為有特定法律上意義有所認識。例如甲至商店向商家表示解除契約,甲對其至商家之行為有所認知,有行為意思;並認知表示解除契約之行為將發生一定法律效果,而具表示意思。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行為意思


行為意思係指表意人有認知其在從事某項行為,例如A認知其舉手招呼計程車之行為,而具有行為意思。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

默示


默示係指表意人以行為或使人推知之方式為意思表示,為「間接」將效果意思表現於外的方式。 相關文章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要件 表示行為 (客觀) 法效意思 (主觀): 行為意思 、 表示意思 、 效果意思 意思表示方法: 明示 、 默示 、 沉默(Schweigen) 無相對人意思表示 - 有相對人意思表示 ( 對話意思表示 - 非對話意思表示 ) 意思表示瑕疵 意思表示不一致 虛偽意思表示 ( 單獨虛偽意思表示 - 通謀虛偽意思表示 ) 錯誤 ( 意思表示內容錯誤 - 表示行為錯誤 - 動機錯誤 - 傳達錯誤 ) 意思表示不自由 詐欺 脅迫